什麼是跟風效應?為什麼人們隨波逐流

從眾效應是一種人們做某事主要是因為其他人也在做的現象。

什麼是跟風效應?

從眾效應是一種心理現象,人們做某事主要是因為其他人也在做這件事,而不管他們自己的信念如何,他們可能會忽視或推翻這種信念,稱為從眾心理。

“跟風效應”一詞源於政治,但具有廣泛的含義,常見於消費者行為和投資活動。

要點

  • 從眾效應是指人們開始做某事,因為其他人似乎都在做這件事。
  • 從眾效應可歸因於心理、社會和經濟因素。
  • 從眾效應起源於政治,人們投票給似乎獲得最多支持的候選人,因為他們想成為多數派的一部分。
  • 從眾效應也會影響消費者支出和投資決策。

單擊“播放”了解什麼是“跟風效應”

為什麼會出現從眾效應

從眾效應主要源於心理和社會學因素。人們生來就具有社交性,喜歡成為群體的一部分。與群體行為相同可以帶來歸屬感和接受度。人們也喜歡成為獲勝團隊的一員為此,他們會採用周圍群體的行為,而這種行為由於接近和重複而開始顯得可取或正常。

啟發式

人類大腦使用“捷徑”(稱為啟發式)來更有效地做出決策。其中一個捷徑是查看其他人在做什麼,從而做出正確的決定。

從經濟上來說,這是有道理的,因為它可以讓你通過依賴他人的知識和意見來節省收集信息的成本。例如,如果你有一個孩子,你可以花幾個小時研究不同的嬰兒車並嘗試找到最好的選擇。或者,如果您認識的每個人都有相同的嬰兒推車型號,您可能會認為這是最好的,因為其他人都使用它。只要它是嬰兒車產品,您就可以節省自己浪費的時間你不需要的研究。

另一方面,跟隨該集團的做法而不考慮其全部影響可能會引起問題。這在2007年房地產危機的爆發中就可見一斑。金融機構紛紛加入次級抵押貸款行列,造成了不受監管且不穩定的房地產泡沫投資者和買家都相信市場將繼續穩定,因為其他人相信市場將保持穩定。

虛幻的真實效果

人們傾向於相信,如果接觸的次數越多,這些說法就越真實。這就是為什麼廣告、宣傳和虛假新聞都會起作用:它們一遍又一遍地向人們展示相同的想法。這就是所謂的虛幻真相效應。

這也可以成為跟風效應的一部分。您可能支持一支運動隊,但如果您認識的每個人都不斷談論另一支運動隊有多好,那麼它開始看起來像是一個真實的陳述。說服您遵循人群並開始支持新團隊。

跟風效應在不同領域的影響

從眾效應可以在日常生活的不同領域看到,在日常的社交行為中都可以看到,比如因為你的朋友吸煙而吸煙,或者因為你的朋友鍛煉而鍛煉,以及金融。

政治

在政治上,跟風效應可能會導致公民投票給那些似乎更受歡迎的人,因為他們想屬於多數人。本世紀,一位名叫丹·賴斯的藝人走遍全國為總統扎卡里·泰勒競選。賴斯的跟風是作為他競選活動的核心,他鼓勵人群“加入潮流”並支持泰勒。

到了20世紀初,隨波逐流在政治運動中已經司空見慣,“跟風”已經成為一個貶義詞,用來描述想要成為多數人的一部分的社會現象,即使這意味著違背自己的原則或信仰。

消費者行為

消費者經常依靠其他消費者的意見和購買行為來節省收集信息和評估消費品質量的成本。他們是理性的,並且他們對現有消費品的相對質量有準確的信息,那麼這是完全合理的跟隨他們的領導,有效地將收集信息的成本  外包給其他人。

然而,這種跟風效應可能會產生一個問題,因為它讓每個消費者都有動力搭其他消費者的信息和偏好,或者完全或大部分由營銷人員產生,它可能會受到批評。購買新的電子產品是因為它很受歡迎,無論他們是否需要它、是否買得起,甚至是否真的想要它。

消費中的從眾效應也可能與炫耀性消費 有關,即消費者購買昂貴的產品作為經濟地位的信號。

投資金融

從眾效應在行為經濟學中也得到了證實。投資和金融市場尤其容易受到從眾效應的影響,因為不僅會出現同樣的社會、心理和信息節約因素,而且資產價格往往會上漲 。反身性概念相關。

例如,在20 世紀 90 年代末的互聯網泡沫期間,出現了數十家科技初創公司,它們沒有可行的商業計劃,沒有準備好推向市場的產品或服務,而且在許多情況下,只不過是一個名字(通常聽起來像科技)以“.com”或“.net”為後綴)。儘管缺乏遠見和範圍,這些公司吸引了數百萬美元的投資,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跟風效應。

如何避免從眾效應

最大限度地減少從眾效應可能是一個困難的過程。群體思維很難逃脫,人類在社會上容易出現的偏見也是如此。

  1. 批判性思考。考慮您的立場、需求或觀點與周圍人有何不同。您可以在探索自己的選擇時採取替代或逆向立場,而不是追隨其他人的做法。
  2. 尋找可靠的信息來源。尋找那些經過多層次審查、沒有偏見或公開承認自己的偏見、並且不會根據您的選擇獲利的信息來源。
  3. 慢慢地做決定。收集信息後,在做決定時讓自己暫時擺脫外界的影響。不要讓別人迫使你立即做出選擇。

您最終可能會選擇不隨波逐流;在某些情況下,您可能會發現流行的選擇對您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無論哪種方式,如果您花時間研究並做出自己的選擇,您都會感到更加自信。決定,因為這是你想做的事,而不僅僅是其他人正在做的事。

誰首先發現了從眾效應?

“跟風”一詞源於1848年美國總統選舉。在扎卡里·泰勒成功競選期間,一位受歡迎的表演小丑邀請泰勒加入他的馬戲團跟風。泰勒獲得了巨大的聲譽,人們開始聲稱他的政治對手可能也想要“趕上潮流”。

從眾效應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從眾效應本身是一種中性現象。跟隨他人的行為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取決於被跟隨的行為。例如,如果你認識的每個人都在為退休儲蓄並且經常討論它,那麼你可能更有可能為退休儲蓄退休是因為你在模仿周圍人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跟風效應會對你產生積極的影響。跟風效應會對你產生負面影響。

為什麼從眾效應對投資者很重要?

從眾效應會導致投資者隨波逐流,這可能會導致資產泡沫或崩盤,具體取決於大眾是買入還是賣出。無論哪種情況,人們可能會因為害怕錯過(FOMO)而進行投資,而不是進行個人評估投資和盡職調查。僅僅因為其他人似乎都在這樣做而購買或出售可能會導致不良結果。

底線

從眾效應是一種現象,人們開始做某事,因為其他人似乎都在做這件事。這可能是由心理、社會和經濟因素引起的。人們可能想成為一個似乎有可能獲勝的群體的一部分,有些事情是正確的,因為他們已經聽過很多次並確信了這一點,或者只是受到朋友或親戚的影響。

從眾效應首先在政治中被發現。人們經常投票給似乎獲得最多支持的候選人,因為他們希望成為多數人的一部分,而不管自己的政治信仰如何。它還會影響消費者支出和投資決策。

 

發佈留言